我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2023年北京市“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得佳绩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2023年北京市“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得佳绩

近日,2023年“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服务首都乡村振兴”“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奖结果公布。我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得力,成效显著,被评为优秀组织奖;机电工程学院实践队王子硕同学表现优异,被评为“乡村文明建设优秀个人”。

2023年“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和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在校团委的统筹安排下,主动承担任务,由团总支书记带队、骨干团学干部参与,分别组建了“机蓝志益”和 “绘青志愿”两支实践小队。在平谷区马昌营镇薄各庄村和北定福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都高校“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平谷区政府联合组织开展,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上好服务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校党委常委、副院长沈莹前往平谷,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并看望参与此次活动的师生,了解他们的实践情况,勉励他们用饱满的热情、专业的能力、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展现北工院学子的精神风貌,为首都乡村振兴贡献北工院青春力量。

党委常委、副院长沈莹和校团委书记郑兴、实践团队师生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党委常委、副院长沈莹勉励实践团队师生

“机蓝志益”实践队由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吴紫豪老师带队,学生高天、孔令辉、王子硕、邹帜杭组成,在平谷区马昌营镇薄各庄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组织调研了村庄环境地貌、村户基本信息,垃圾分类、农村户厕等情况,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生民情。参与了北京电视台对当地特色农作物的拍摄,帮助宣传“果桃文化”。同时,实践队还组织了大棚育苗基地的走访调研、村民文体活动、非遗文化体验、电商体验、垃圾清运、助力抗灾等工作,在活动中与村民交流谈心、共同工作,用青春力量助力首都乡村建设。

实践队开展乡村调研

开展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在幼苗培育大棚,开展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调研

帮助宣传当地“果桃文化”

组织村民开展体育活动

帮助开展垃圾清运工作

定期开展实践工作总结汇报

“绘青志愿”实践队由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张宇老师带队,学生侯佳辰、赵禹坤、刘扬珊珊、李昭霖组成。在平谷区马昌营镇北定福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研活动,对北定福村村民数量、劳动能力情况、工作情况、土地使用种植情况、厕所数量情况、厕所容积和清掏情况以及雨水排出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参与马昌营镇组织的传统非遗藤编手工DIY体验活动,在体验农事手工技术的同时,亲身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厚植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感。在北定福村特色葡萄大棚,师生通过实地调研和学习,结合自身所学的无人机测量及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为采摘园建设提出规划建议和思路。实践团队还开展了促进乡村教育和科技普及的宣讲活动,涵盖了乡村儿童伴读、防诈骗及生态保护入户宣传、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教学等内容,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评价。

与村民访谈调研

藤编手工体验活动现场

实践团队师生调研走访北定福村特色产业葡萄大棚

实践团队组织儿童伴读活动

为老人讲解智能软件应用

为村民讲解反诈APP的使用

优秀实践个人王子硕同学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总结中谈到,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直接从社会中汲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我们的专业技能,以及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直接参与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了解社会感知社会。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要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此探索未来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时代,不负祖国的期望。

优秀实践个人王子硕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我校两支实践团队圆满完成任务,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加强了专业素养,在乡间地头劳动中锤炼了自身技能,在关注产业发展中体悟了乡村巨变,在深入基层中练就了过硬本领,把课堂学习和马昌营镇的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把“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写在首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风貌和为祖国建设、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也期待所有学子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