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创业导师参加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申报工作培训班

       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相关赛程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为确保竞赛组织工作顺利开展,首都“挑战杯”竞赛组委会于2017年3月27日上午10:30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申报工作培训班。我校团委青年创业成长教练王键老师、文法与管理学院青年创业成长教练马彪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竞赛组织委员会秘书长郭昊同志指出,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通过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对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首都高校在历届“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双创赛事上屡获佳绩,这对于本届“挑战杯”竞赛起着良好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赛组委会对本届“挑战杯”提出了几点建议:1.希望各高校团委重视这项工作,主动融入赛事,切身参与其中,有团的身影、团的阵地在其中。2.规范校内赛,严格把控审核制度,增加学生对于赛事的认可。3.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专业的指导,给予技术性、学术性和制度性的保障与支持。4.整合社会资源,将项目与企业对接,实现良好的转化氛围,做到双方互利共赢的一种状态。接下来培训班特别邀请到大赛组委会优秀指导教师——奚广庆导师。他首先对“挑战杯”北京赛区的组织工作给予了肯定,就选送、打磨和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提出了宝贵建议。 

 

 

 
申报工作培训班现场

 

 
奚广庆导师作培训讲座

 

 
杨鹏老师进行讲解和经验分享

 

 
赵炜老师进行讲解和经验分享

 

        此次组委会培训工作组精心筹划,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热点难点,结合校内校外的学生作品创作与落地孵化两方面,分别邀请了创业导师、全国“互联网+”赛事组评委杨鹏和往届全国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赵炜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和经验分享。杨鹏老师的主题从“新”开始。他先从时代引入,讲述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智能手机、电动汽车、AI等技术不断发展,传统行业不断升级、被颠覆,进而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杨老师继而指出创新实质上是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创新是创业前提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延伸。赵炜老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首先提出挑战即创新。挑战杯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赵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挑战杯的理解:对于师生来说,挑战杯是对学术传统、某些权威及自我的挑战,是对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鼓励。

 

 

 
李习文老师对作品填写作解读与指导

 

 
王瑶老师对作品填写作解读与指导

 

       2017年3月28日上午,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承办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团委负责老师李习文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团委负责老师王瑶分别对“挑战杯”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竞赛作品填写说明作出了精细的解读和指导。为期两天的讲解和座谈结束后,与会人员也分组进行了进一步研讨和交流,提高了对“挑战杯”规则的理解,加深了对“挑战杯”意义的认识。我校团委现已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赛作品的申报及校内筛选工作。

(供稿:王键 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