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院子,几位老街坊,摆上老物件,闲话老传统。12月10日,我校团委赵萌老师带领学生干部走进京西五里坨王家大院,这处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民居已经修缮一新,并建成了京西首个民俗陈列馆。值得一提的是,陈列馆中有相当一部分展品都是附近居民捐赠的。居民把家中的老物件捐献给陈列馆,也是想为自己曾经的生活留下一份档案。
![]() |
王家大院是五里坨现存规模最大的四合院,由60多间房组成,相传为当年行走于京西古道上的山西煤老板所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现在已经改造成了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
![]() |
走进这所深宅大院,同学们首先看到的是日常生活展。几间屋布置成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住宅场景。红皮箱、大衣柜、缝纫机,橱柜上还放着黑白电视和收音机。一个大搪瓷缸子旁边摆着几十个盘子。
陈列馆工作人员白静晓向我校师生介绍说,这些展室里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是附近居民捐赠的。那些盘子有个特点,就是每只盘子底部都刻了姓名。原来是当年村里办红白喜事摆酒席时都要互相借用盘子,刻上名字好借好还。
![]() |
陈列馆里有一间房子,复原成了当年村里小酒馆的模样。进门一个老式账台,也是小卖部拆迁后留下的。账台上摆着酒坛、酒碗,还有一只铁公鸡。
今年45岁的五里坨居民郝玉军介绍,当年村里很多孩子都有给大人打酒的经历。他还记得有一个小伙伴,给父亲打酒时经常偷喝,然后把酒壶在街上的公用自来水处灌满。这种伎俩自然瞒不住大人,结果就是被满大街追打。
![]() |
郝玉军说,账台上的铁公鸡有个讲究,就是告诉来往客人,店小利薄概不赊账。而墙上贴的八仙对儿就有点文人趣味了。对子里每个看似笔画繁多的字,都是由四个小字组成的,而且都与八仙有关。这是当年娱乐酒客的,谁能顺利念出对子,就能免费喝一杯酒。
除了复原当年的生活场景外,我校师生还参观啦设有农具展室、国学馆、民国风情馆等,可以让走进这里的居民对京西地区近百年的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 |
据白静晓介绍,陈列馆还专门辟出一处院落,搭起了大舞台,供居民活动使用。唱京戏、跳广场舞,不会担心扰民。另一方面,未来居民想办红白喜事,也可以借用场地。
![]() |
该陈列馆的匾额是舒乙先生题写的,据白静晓介绍,舒乙先生也对修缮提了建议,就是要原汁原味。因此很多门楣窗框都没有重新粉刷,依然保留着那种斑驳的岁月之痕。我校团委将和五里坨民俗陈列馆构建志愿合作体系,让我校学生志愿者能够在志愿工作的同时体验北京民俗文化的魅力。
供稿: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