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农业与可持续生活模式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方向。北京市密云区金叵罗村完美生活农场近年来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业+文旅”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是集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质平台,深化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的认知。
为进一步优化农场在运营管理、技术推广、品牌宣传等方面的需求,7月21日-8月4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青野派”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运用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志愿服务精神,助力农场提质增效,推动金叵罗村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转型,实现“双向赋能”。
在实践初期,队员们对农场进行了全面参观调研。在专业管理团队引导下,实践队系统参观了接待大厅、主题餐厅、威廉花园、房车营地、完美咖啡厅及生态湖等核心功能区,深入了解农场"农业+文旅"的运营模式。基于调研结果,实践队制定了详细的分工方案,将队员分配至生产、技术、创意、服务四大类岗位进行实践锻炼。
农场生态维护与生产协助实践
在农场实践中,实践队化身“生态卫士”,完成全域安全布防——沿2公里周界精准布撒25kg驱蛇粉剂,构筑环形防护带,有效降低蛇类侵扰风险。同时,队员们对房车营地景观植物区实施科学养护:通过土壤监测,为乔木、灌木及花卉定制差异化灌溉方案。
实践队针对农场环境展开专项提升行动,累计完成2.5公里主干道及景观区的深度清洁。队员们捡拾塑料、玻璃等各类废弃物,实现垃圾精准分类回收,并运用专业除草工具,对路基杂草进行系统性清除。通过协同作业,碎石路面恢复平整畅通,景观区重现整洁风貌,整体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实践队在农场实践中深度参与花卉种植全流程作业,不仅熟练掌握"三埋两踩一提苗"的专业种植技法,更高效完成100余株花卉幼苗的转运与定植工作。
打造沉浸式农场课堂实践
实践队协助夏令营老师布置互动游戏区,搭建露营帐篷及活动遮阳棚,张贴活动海报。带领儿童完成农作物认知课程、迷你菜园种植实践、农场动物喂养体验。
无人机应用农业开发实践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还参与了无人机操作培训。队员们学习了4种飞行模式,如:航线规划、定点环绕、手动操控、应急返航。还在农田里实战演练了 3 次,比如监测作物、测绘地形、模拟喷农药。队员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深刻理解科技赋能农业的重要性。
随后,实践队完成200亩核心区域的航拍测绘,建立3D农场模型。
"当无人机腾空而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场的全貌,更是现代农业的未来图景。"实践队成员丁晨静同学感慨道。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不光学会了新技能,更知道了科技能给传统农业带来多大改变,这种跨领域结合的体验,让他们对智慧农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系统学习农场功能分区、动线规划等设计原理后,实践队实地调研种植区、养殖区等5大功能区,深入理解"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现代农场理念。队员们运用AutoCAD和SketchUp完成农场现状测绘,绘制精准平面图并构建包含地形、建筑、植被等要素的3D规划模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数字转化。
"CAD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最终都会变成农场的实际景观。"参与设计的张宇轩同学说。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不仅掌握了实用的设计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好的农场设计需要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既要考虑生产效率,又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让同学们对现代农业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建材采购体验与传统建筑工艺实践
队员们实地参观石材厂,学会了通过纹理、硬度、颜色这些特点,准确分清花岗岩、板岩等 5 种常用石料;在木材厂学会了从木纹、气味、密度这些方面,分辨松木、杉木等 6 种常见木材。
在专业工匠指导下,掌握刨子、锯子等传统木工工具的使用技巧,完成从木料表面打磨到基础拼接的全流程操作。在瓦匠实践中,学习3种不同比例水泥砂浆的调配技术,深入理解"三一砌筑法"等传统工艺精髓。
当木刨推出第一卷完整的刨花,当砌好的砖墙通过垂直检测,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了"匠人"二字的重量。这些看似简单的传统工艺,处处体现着精益求精的智慧。王薪惠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每道抹灰的痕迹,每块砖石的位置,都在讲述着'脚踏实地'的真正含义。"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实用技能,更对传统建筑工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农场观光车驾驶与运营实践
实践队系统完成专业驾驶技能培训,通过安全驾驶理论学习与实操考核,全员掌握基础驾驶技能。队员们每日严格执行车辆安全检查流程,确保行车安全。在观光接待中,团队以"驾驶+讲解"的服务模式,既保证行车安全,又为乘客提供专业导览服务,实现安全驾驶与服务品质的双提升。
"手握方向盘不仅是驾驶,更是传递农场故事的开始。"张添同学说。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从容自信,不仅学会了驾驶技能,更体会到服务行业"润物细无声"的专业精神。这种将机械操作与人文服务相结合的特殊体验,让同学们对农场运营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咖啡制作与农场饮品创意开发实践
队员们通过咖啡师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了美式、拿铁等6款基础咖啡的制作。学会咖啡调配方法后,队员们还创新研发了多款使用农场自产蜂蜜、香草的特调饮品。通过严格执行设备维护标准确保品质稳定,深入体验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咖啡文化。
餐饮后勤综合服务实践
在餐饮服务板块,实践队全面参与餐厅后勤保障工作。队员们日均完成200余平方米区域的深度清洁与消毒工作,单日处理餐具300余件,累计完成50公斤以上蔬菜的初加工。在厨师指导下,团队成功掌握8道农家菜烹饪技能,并独立完成20人份员工餐的配菜任务。
在服务过程中,同学们化身“餐桌卫士”,用“五步收桌法”迅速恢复桌面整洁,为客人们营造舒适环境。他们深刻体会到,服务无小事,每一处处细节都关乎宾客满意度。这份认知也激发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为未来职业生涯播下了坚实的种子。
在此次深度参与完美生活农场多元化运营管理的实践中,同学们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15天全链条、多岗位的沉浸式体验,同学们不仅见证了创新驱动下的现代农业转型,实现了知识转化与价值创造的双重收获,更以实际行动为农场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在生态建设方面,实践队参与了从土壤改良到绿色生产的全过程。在运营模式创新上,实践队充分发挥青年优势,助力农场开拓多元化经营路径。
农场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打开了发展的新思路。"通过这次实践,我们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并重,政策引领与基层创新结合。当改良的土壤萌发新绿,设计的活动吸引游客,优化的流程提升效率,我们不仅见证了“双向赋能”的实效,更深刻认识到:知识创造价值,劳动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