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开展“铭记历史,绘见初心”走进圆明园活动



历史是民族的血脉,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镌刻着复兴的密码。4月1日,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学子走进圆明园遗址,以铭记历史,绘见初心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寻迹、美育实践与科技创新的红色研学之旅。在春日的芳菲中,他们用脚步丈量文明厚度,以创意激活传统基因,让历史与青春理想同频共振

历史叩问:废墟之上,听见民族奋进的呐喊

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方能立世!站在西洋楼遗址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鹏飞老师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同学们回溯中国近代史的沉浮。从康乾盛世的辉煌到列强铁蹄下的疮痍,从火烧圆明园的民族之痛到新时代的复兴征程,历史的回响涤荡着青年的心灵。

美育赋能:以丹青妙笔,让文物在当下

在圆明园展览馆,同学们化身文明解码者。从样式雷烫样的精妙榫卯,到金瓯永固杯的錾刻工艺文物背后的匠心令他们叹服。馆方专家传授文物转译三原则——形意解构、符号提纯、语境再生学子们醍醐灌顶明白了历史古迹不再是尘封的展柜标本,而是奔涌在新时代笔端的文明长河

科技破壁:让千年文明跃然

AR技术为传统文化插上翅膀在圆明园文创店,同学们扫码唤醒大水法全息喷泉指尖轻触即可拆解殿宇彩画的纹样密码。这就是我们的数字长征路青年一代要善用数字技术,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守护者,让科技成为永不断流的文化血脉

芳菲四月,共赴一场文明之约

从历史阵痛到数字新生,这场研学不仅是一次文化旅,更是一堂生动的红色美育课。信息工程学院向全体青年学子发出倡议。

让我们走进历史现场利用课余时间探访颐和园、故宫、国博等文化地标,在实景中感悟文明脉络

让我们践行美育生活以绘画、摄影、手账记录城市文化印记,让艺术成为生活的底色

让我们拥抱科技赋能参与数字文物修复、VR策展等创新项目,做传统文化的青春转译者

历史不只是一声叹息,更是一曲奋进的长歌。@全体BGYers,这个春天,让我们以青春之名,执科技之笔,绘文明新篇让青春力量成为永不熄灭的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