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寄相思 春韵话清明”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开展清明节气主题讲座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年学子对节气文化的认知理解,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于4月1晚在善技楼举办“柳絮寄相思 春韵话清明”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基础教育学院张悦老师,与建工学子一同穿越历史长河,沉浸式探寻清明文化的精神密码。

讲座中,张悦老师凭借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故事,开启了一场精彩的清明文化之旅。她从清明节的起源讲起,指出清明节起初作为重要节气,是春耕春种的起始标志,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随着时间的发展,祭祀的习俗逐渐融入其中,清明节慢慢演变成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慎终追远,以庄重的仪式缅怀先人;也会踏青赏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张悦老师为本次活动引入导语

在深入讲解清明节时,张悦老师表示,一开始扫墓等习俗是在寒食节要做的寒食节源于纪念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身上所体现的忠诚、淡泊、奉献的精神,穿越千年传承至今。现在禁火冷食的习俗,更承载着古人对先辈的缅怀与追思。随着岁月流转,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相交展现如今内涵丰富的清明节。这一融合不仅是节日的叠加,更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生死观:对逝者,怀着敬畏与思念;对生命,充满尊重与热爱,在传承中延续着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思考。

张悦老师讲解清明节的起源

张悦老师讲解寒食节的来源

李琛同学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讲座里,同学们沉浸在张悦老师所描绘的历史长卷中,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因介子推的故事而感慨,时而为清明节与寒食节千年来的交融演变而惊叹。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就节日饮食、地域习俗差异等方面与老师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求知的热情在教室中弥漫。讲座圆满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群内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

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对清明有了更深的感悟。讲座将寒食的冷与清明的暖交织呈现,仿佛看到介子推抱柳的忠贞化作了今日漫天飞舞的柳絮。老师娓娓道来寒食节的渊源,当提及苏轼《寒食帖》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笔意,那些墨迹仿佛在眼前游走,把千年前的困顿与豁达带到当下。这场讲座让清明节从日历上的铅字,变成了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工程造价2431 刘天月

参与“柳絮寄相思 春韵话清明”活动,我收获颇丰。活动现场,老师讲述先辈事迹,让我明白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体悟到传统习俗的温度与力量。在春韵之中缅怀,我对清明有了全新理解。它不只是祭扫,更是传承文化,凝聚情感的契机。这次活动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传承先辈的精神,在生活中勇敢前行,也愿以行动让清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工程测量2431 李玉皓

今天参加了关于清明节的讲座,清明节与寒食节,一个作为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的结合,一个承载着对忠臣义士的追思,二者紧密相连又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寒食节起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承载着忠孝廉洁的道德理念;清明节则源于上古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蕴含着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让清明节与寒食节的精神价值在岁月长河中延续下去。

──造价2272 佟玥瑶

参加“柳絮寄相思 春韵话清明”活动合照

此次讲座不仅让学子们对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习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会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